NPHOTO.NET
Nphoto.net
首页 > 资讯 > 摄影奖项 > 正文

2012“伯奇杯”全国摄影大展启动

2012-03-19 05:00   来源:新摄影     网友评论 0 条   进入论坛

“中国照相机之父”—— 邹伯奇

邹伯奇(1819—1869)字特夫,号一鹗,中国清代科学家,广东南海大沥泌冲人,是一个博通“经史子集”诸学,且“能荟萃中西之说而融会贯通”的百科全书式学者,他既对中国古代诗书、礼乐、光学,测绘和术数之学有所研究,也对西方天文、历法、数学、物理和仪器制造等科学技术的研究造诣颇深,是我国近代科学先驱,被推选为广东历史文化名人。

邹伯奇自幼聪敏过人,博学勤勉,孜孜不倦地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,献身学术。他精于数学、光学、天文学、力学、声学、测绘学等学科的研究,在地图绘测和各种天文、光学、力学、器械制造方面颇有成就,曾绘制出《皇舆全图》(全国各省图)、《广东省地图》,实地测绘《南海县地图》等,制造过望远镜、显微镜、照相机、浑球仪和七政仪等仪器,测绘出各种天文图表和南北恒星图。现存广州市博物馆还收藏他拍摄制作的《自摄像》玻璃底片、七政仪、天球仪、望远镜、地图和《邹征君遗书》、《邹征君存稿》手稿。

1835(清道光十五年)年,年仅17岁的邹伯奇就开始研究光学,有人以塔倒影的疑难问他,他钻研北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有“阳燧照物,迫之则正,渐远则无所见,过此则倒,中间有物故也。”从而得到启发,深入研究光学,从墨翟《墨经》、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吸收他们的光学理论,发现了摄影原理,并撰写成《格术补》一书。透彻分析“小孔成像”的光学原理,他奇异地发现“日圆影圆,月缺影缺,影距孔近则小,影距孔远则大”。证明了光孔大小与成影的关系,即“孔束愈小,则影像愈清”的光学现象。还观察到小孔无论方、圆、三角,成影与物的原理相同。《格术补》是邹伯奇在物理方面的代表之作,是一部光学巨著,收录在《邹征君遗书》里,于1874(清同治十三年)年刊行。

1844年(道光二十四年),26岁的邹伯奇在光学的研究之中撰写了《摄影之器记》。详细记载了他通过实践“验之室中之云影,飞鸟这之往来,而通其故。与阳燧倒影实为一理。”、“因用镜取火,忽悟其能摄诸形色也。急闭窗穴板验之,引申触类而作是器”等制作摄影器的经历。在《摄影之器记》中还记载说:“变而更之以木为箱,中张白纸或白色玻璃,前面开孔安简,简口安镜而退进之,后面开窥孔,随意转移而观之,名曰摄影之器。”邹伯奇摄影器已具备了照相机的构造和摄影功能,是一台简易的照相机。

在邹伯奇的散稿当中,有关摄影机的制作及光学,拍照成像的论述得极为详细,还有玻璃底片的作制及药物配方。邹伯奇在摄影器上安装“收光”(即光圈)与“弹簧活动”(即快门)以及自制感光的玻璃底片,更加完善的照相机,拍照成像。

1844年,邹伯奇不仅发明、制成中国第一台照相机,并在我国完成了照相术。他利用自己制造的照相机所拍的玻璃底片——自拍像,至今仍可清晰可见。他撰写的《摄影之器记》成为世界最早的摄影文献之一,被世人称为“中国照相机之父”,邹伯奇的光学和摄影文献对中国光学、摄影仪器的研制及生产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,具有深远的里程碑意义。

今天,在实现民族复兴、推动科学发展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格局下,南海大沥人秉承邹伯奇“敢为人先、务实进取、开放兼容、敬业奉献”的民族精神,与中国摄影家协会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合作,携手举办“伯奇杯”全国创意摄影大展活动。在“伯奇”精神的感召下,推动全国创意摄影的发展,发掘推出富有创新理念的摄影新人,为我国摄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< 上一页     1 2 3 4      下一页 >     阅读全文

转载须知:未经授权禁止转载!联系邮箱:biz@nphoto.net
文章分类:摄影奖项 标签:伯奇杯  比赛  
本文网址:https://www.nphoto.net/news/2012-03/19/ab58cb5fc6044f15.shtml

扫描关注微信
想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摄影资讯?请关注我们的 新浪微博 | 腾讯微博
记住本站网址nPhoto.net,加入收藏
评论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。登录 | 注册
< >
热门文章
  ©2012 新摄影. Nphoto.net.    关于NPHOTO  |   使用条款  |   广告服务  |   联系我们  |  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   京ICP备12004737号-2